市民热情参会。
创交会
看似平平无奇的“布料”,实际上由金属丝纺织而成,剪裁成衣服能探测人体神经信号;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及声学和文本信息,在高噪音下依然能识别说话人;通过手环、视镜、头部传感器、软件等组成的智能驾车模拟大数据系统,可以大大降低驾驶风险……来自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多个高科技项目,漂洋过海来到广州,希望通过创交会平台落地孵化。
6月24日,为期3天的2018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落下帷幕。据统计,本次展会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参展,展出项目1000多个,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3天展会期间,有5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初步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金额为14866万元。
全球顶级智库来穗寻求合作
一张薄如塑料袋的“胶纸”,一块平平无奇的布料,组合在一起却产生奇妙的反应,能够读取人体神经信号,甚至感受人的喜怒哀乐。这项由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带来的技术,在创交会现场一经展出,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关注。
原来,胶纸是一块柔性线路板,在放大镜下,能看到里面布满一条条“纹路”,每一条都是一个电子元件。这块柔性线路板又轻又薄,折叠、弯曲、拉伸无所不能,也就意味着它可以适配各种各样的场景,大大减少了元器件的重量。
另外,布料也是精密制造的新型材料,用金属丝纺织而成,剪裁成衣服穿在身上,就能探测人体各种各样的神经信号。设计成帽子,也可以随时随地读取脑电波。
“柔性电路板加上布料,智能穿戴就有了基础材料,它的应用场景将会非常广阔。”Averatek公司CEO 哈里斯·巴斯特(Haris Basit)说。据了解,这项技术的知识产权属于斯坦福大学,目前成立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希望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开发出人工智能类型的产品。
这仅仅是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带来的8个项目其中之一,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精密电路板、智能驾车、肺癌靶向治疗、急性铅中毒治疗方案……这些来自美国硅谷的先进研发成果试图通过广州打开中国市场,加快产业化脚步。
2018年6月24日下午,由广州市驻美国硅谷办事处、美中硅谷协会、广州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美中硅谷高新科技项目对接交流会在广交会展馆举办,为有意向合作的技术持有方及企业,提供了深入合作的机会。
哈里斯·巴斯特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广州,对这里很有信心。“大家都知道珠三角是世界制造之都,有很厉害的手机、电视、玩具制造等产业,和我们的成果转化市场相匹配。能在广州把市场做好,在中国也就有了成功的开始。”
国内外无人车企业来“掘金”
在创交会的“无人驾驶展区”,去年落户广州的景驰科技、小马智行两大无人驾驶技术企业,带来了最新成果展示,吸引国内外企业争相驻足,了解行业趋势和合作空间。
在景驰科技展位上,巨大的屏幕展示的一段录像吸引了众多观众:当天因为受到台风“艾云尼”影响,广州出现罕见的大暴雨,景驰科技却在恶劣天气中展开了测试:一辆改装过的广汽GE3自动驾驶车行驶在路上,经过了严重积水路段、避让对面行驶车辆、平稳驾驶通过隧道,证明无人车在恶劣路面条件下依然可以平稳地行驶。“无人车的各个传感器容易受到暴雨的影响,穿越隧道中没有GPS信号,对算法稳定性和其他配件的要求更高。”景驰科技运营副总裁张力解释。
在另一个展位上,去年10月将中国总部落户广州的小马智行,已在南沙完成覆盖12平方公里城区公开道路的常态化运营,至今已接待过上千人次的自动驾驶车辆乘客,未来还将在南沙打造全国第一个无人车运营示范区。
鉴于广州无人驾驶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些外国知名企业特意来到创交会“掘金”。去年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昨日来到了创交会现场。
建立国际化创新生态体系
近年来,广州不仅加大力量培育本土“双创”项目,还积极“走出去”及“引进来”,通过“创交会”等大型展会,打造成果对接转化的平台,逐步建立起高水平国际化创新生态体系。
比如有8个项目来参展的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此前已与广州结下“良缘”。今年1月,广州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立,还设立了10亿元广州斯坦福创新成果转化基金,将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初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一方面促进国外先进研发成果在广州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也加速广州本地优秀项目的创新孵化。
本次前来参加创交会的美中硅谷协会主席、广州硅谷办事处负责人王旸表示,自去年底正式成立以来,广州硅谷办事处已经促成了多个项目的对接及落地。“对于硅谷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广州可以成为拓展中国市场的一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