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州人物 > 廉政人物

立身端正常自讼——(明)陈政

来源: 日期:2017-10-10

名言

风行而草偃,表端而影直,未有上克尽而下不职也。

                                 ——陈政

腰金恒抱愧,敢逾涯分乎?

                                 ——陈政

 

简介

陈政(14171476年),字宣之,明代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参加广东乡试,考中解元。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修撰大型地理总志《寰宇通志》。历官湖广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副使、云南按察副使、提督北直隶学校等职。陈政忠厚清廉,博洽多闻,有《东井集》等著作传世。《广东通志》《增城县志》皆有其传。

 

事略

潜心孔孟  自讼励志

 

陈政出生于明朝广东番禺沙村(今属广州增城区)。他的祖先本是汴州长葛人,北宋靖康年间,金兵进犯中原,百姓纷纷南逃,陈政先祖也随着南逃的人群,自长葛避难至广东,流寓岭南,并在广粤一带繁衍后代,后来陈氏发展为一方名族。

陈政自小聪颖,长相俊秀,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学会了说话。当他还是三四岁时,到他们家作客的客人以“三人聚话”为上句,命陈政对出下联。陈政不假思索,应声道:“四皓同游!”客人见陈政如此年幼就会用汉高祖时期“商山四皓”的典故,不禁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陈政七岁时便由其父亲亲自执教,认真学习《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对这些经典中的所有句子都能够过目成诵,十五岁便可以写出文才俱佳的文章和诗词。少年时的陈政,虽然聪慧过人,但他没有丝毫骄傲,而是加倍努力,从来没有对自己放松过要求。为了让自己时刻提高警惕,不要松懈,他撰写了一篇名为《自讼》的文章。《自讼》一文开篇就以“春秋时代贤大夫蘧伯玉活到50岁时,反省自己过去49年都有过失”为例,告诉自己需常常“自讼”,并说:“循理奉公,臣之翼也。风行而草偃,表端而影直,未有上克尽而下不职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依照天理,奉公守法是做官最需要依靠的凭借,只要所有做官的人立身端正,下面的人就会仿效和学习,上下齐心,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时任广州提学佥事的彭琉在看完《自讼》一文之后,叹道:“这真是潜心孔孟之学的人!”对陈政非常赏识。

 

赴京应试  返乡授徒

 

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陈政参加广东乡试。当时,和他同场考试的还有来自广东琼山的大才子邱浚。在考完两场之后,邱浚向陈政询问考试情况,陈政随口背出自己在前两场考试中以《诗经》为题目所写的文章。邱浚听完,不禁惊叹:“第一名解元的位置一定是你的了,我输你一筹。”说完,他当场弃考而去。邱浚此次参加考试的目标是考中第一名,成为解元,当他见到陈政文章比他写得好,知道考第一名没有希望了,只好回家等待下一科再考。不久考试放榜,陈政果然考中了解元。

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陈政赴京参加会考,考中进士乙榜。此时,他已经拥有了出仕做官的资格。但是他对这个成绩不是很满意,又不愿意过早出仕,所以他没有像其他进士那样去任职做官,而是选择了进入太学继续读书。当时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对他进行入学考察,读完他的文章,感叹道:“陈政真是异材也!”安排他和商辂等四十八名太学生进入国家图书馆尊经阁读书。在尊经阁,陈政利用大批宝贵的图书资源刻苦学习,学问越来越精深。

国子监肄业后,因为父母相继去世,陈政回乡服丧。在这段时间里,他一边继续读书,一边开馆授徒,教授《五经》。陈政最喜欢的是《诗经》,可是《诗经》却不是当时进士科的考试范围,这样,他对出仕为官的想法就越来越淡了。史书记载:“(陈政)家居凡八年,以五经教授,从之者先后几千人,多知名者。”他在家八年,教授的学生达到数千人。可是地方学政却屡屡催促陈政出仕、报效国家,陈政只得改治合乎考试范围的《周易》。

 

奉诏修志  直言议政

 

明英宗时,北方的瓦剌逐渐强盛,对明朝的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宦官王振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明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故不顾群臣反对,御驾亲征。由于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明军军心不稳,导致大败。大军撤退途中,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上。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大批将领官员死于乱军之中。明朝元气大伤,瓦剌趁机进攻,围困了北京城。在北京负责留守的于谦等人为避免被瓦剌要挟,率先拥立了郕王为明代宗,继而集合兵马,在北京城下大败瓦剌,挽救了明王朝。

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陈政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巧合的是,当年弃考乡试而去的邱浚此次居然又与其同科,也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二人见面,寒暄之外自然少不得一番对国事的感慨,而邱浚一如当年,每当见到陈政的文章,就推崇备至。

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七月,为修成地理总志《寰宇通志》,明代宗遣派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又任命陈循﹑高谷﹑王文等总裁、纂修(总裁、纂修为古代史官名)。当时陈政的职务是翰林院庶吉士,主要负责为朝廷起草诏令,以及配合国史馆修撰各种典籍,因此他也成为此次参与修志的进士之一。陈政接到任务后,便开始着手配合总纂修,认认真真地搜集资料,做好实地调查。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寰宇通志》书成,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陈政被提拔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正七品。陈政接到任命后,立马收拾行李,奔赴新的任所。

而恰恰是这一次调任,使陈政躲过了一次政治灾难。《寰宇通志》修成不久,被瓦剌放回北京的前皇帝明英宗在亲信曹吉祥、石亨等的谋划下,发动了著名的“夺门之变”,明代宗景泰帝被迫退位。旧君复辟,对于已经习惯景泰朝运作的群臣来说,无疑要经过一场剧烈的人事调动。英宗对景泰朝的官员进行清算,当初留在北京,奉景泰帝旨意修撰《寰宇通志》的官员们也在这次清算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如总纂修官陈循被谪戍铁岭,王文被诛杀,高谷被迫致仕。

此时远在湖南的陈政却没有将精力放在这次政变上,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尽到监察御史一职的责任。在监察湖广道政务的时候,他“绳愆纠谬,务存大体”,一切以大局为重,稳定了地方局势,对工作一丝不苟。凡是有不合乎国家法律纲纪的地方,他一定要将其指出,并且尽力纠正。他不避嫌疑,给明英宗上《敬天勤民十事》疏,希望皇帝可以秉承天意,勤于政事。在当时人心惶惶的情况下,朝廷百官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外,都觉得他会因言获罪。没想到陈政的直言敢谏却让明英宗对他另眼相看,不多久,英宗下旨令陈政以监察御史一职提督北直隶学校。

 

整饬学风  上疏崇儒

 

明朝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北直隶即北京及其下属的郡、县都设立了学校。当时在北直隶学校里读书的学生有不少是朝廷勋臣、豪门权贵的子弟,他们仗着家族背景,往往对学校的规条不以为然。他们不单自己无心向学,还影响到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前任官员都认为北直隶的学校学风败坏,极难管理。

陈政到任后,没有因为管理困难,就轻易放弃学生们。他召集所有师生,当众立下教条十五事,并设下簿书来稽查学生勤惰,又根据学生资质高下来施行教育。他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作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根据考察结果给予奖惩。经过整顿后,学校的学风大为改善。

除此之外,陈政了解到,朝廷分发给北直隶学校的粮饷长年入不敷出。师生每月所得的廪米多数是折去一半后,以银子代付,这让家庭经济并不富裕的教师和学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陈政针对性地向朝廷上奏:“京师首善之区,宜优礼贤才,不宜吝惜小费。”他认为为了给国家储备人才,应该要优待师生,不应该吝啬经费。朝廷接到奏报后,准许廪米的派发依照旧有定例,不许拖延,不许折半以银代付,这样解决了很多师生的经济困难。学校师生士气激昂,教学和学习更加积极了。

由于陈政坚持原则,说一不二,不会偏袒任何人,又对师生爱护有加,包括那些朝廷勋臣、豪门权贵的子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感激陈政的恩德。陈政在这个职位上整整工作了九年,在他将要调任的时候,众学生联名上书朝廷,希望陈政留下。朝廷见到学生如此敬爱陈政,就特别破例提拔陈政为山东按察副使,仍兼任提督北直隶学校。

为了给学校师生树立尊师重道的观念,陈政又上疏要求追崇孔子。他认为在宋朝时,孔子本来的尊号是“玄圣”,因为宋真宗认为这个尊号犯了自己始祖赵玄朗的名讳,所以改其为“至圣”。宋朝灭亡后,蒙元皇帝又曾给孔子加尊号“大成”。现在明朝已经恢复中原,就应该恢复孔子“玄圣”的称呼,“用示一代崇道盛典”,这样做可以起到向全社会昭示尊崇儒学的作用。

 

绥靖云南  为国尽忠

 

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陈政入京述职。当时京城六部堂官刚好有空缺,主管官员升迁的吏部侍郎尹旻特地请陈政饮宴。酒过三巡,尹旻指着腰中犀带暗示陈政京堂官有缺,是时候给自己的金腰带嵌上犀角了,催促陈政出力竞争这个职位。面对尹旻的好意,陈政却坦然地说:“我现在腰间缠着按察副使的金腰带,就时常感到惭愧,担心自己的才能配不起这个官职,让百姓受苦受累。又怎敢奢望不属于自己的官位呢?”如此,委婉地拒绝了尹旻的劝告。

结果,陈政没有得到升迁,被改调为云南按察副使。按察副使为负责巡察辖区兵备、学政、海防、清军、监军等事务的官员。云南地处西南,远离政治中心,相对中原来说,当地文化事业并不算发达。在当地镇守边疆的军人势力强大,不守王法,横行霸道,严重危害地方治安。陈政上任甫始,为了保护地方百姓,他说服了地方将领,依法处置大批专事欺压百姓的兵痞,使地方军务得以有效运作。史书表彰其在云南办事“张弛得体,在滇六年,民赖以安”。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陈政任期已满,皇帝下旨令他入朝奏绩。可是,当陈政行到湖广时却身患疾病,无法上京,只好请假回乡医治。在乡居养病期间,陈政时刻记挂政事,曾作《牧马图诗》一首:“草细泉香野色新,五花骄气散春云。昂头似忆当年事,立仗凌寒夜正分。”其实他自知病重,难以再为朝廷效力,只能以立仗马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为民办事的热情尚未熄灭。两年后,陈政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明宪宗接到消息后,不禁想起陈政的政绩,追赠他为中宪大夫,赐大夫葬仪,以表哀思。

陈政为人资性淳雅,学殖该博,存心忠厚,不言人过。孝友信义之声,洽于乡党。他早年的师友是这样评价他的:“可以托妻寄子者,陈政一人而已。”与陈政共事过的御史古雄、高宗本说:“(陈)政之所以异于人者,非鼓以智术,衒以奇巧,挟以势力也,亦不过平其心,易其气,宏其德,坦然行所无事而已。至于人以文叩之,则以文应;以道谊叩之,则以道谊应;以政事叩之,则以政事应。此政之所以异于人也。”对为人坦荡的陈政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陈政的同族、官至户部尚书的陈道称其“造诣深远,践履笃实。风力所至,足以摧奸回;教法所施,足以启后学”。

明人黄佐的祖父黄瑜曾在陈政属下为官,“(黄瑜)称陈宪副之贤不容口,且说:‘吾从之游最久,温乎其内,粹乎其中,表里浑然,犹一日也’。”黄佐因之而总结道:“(陈政)长于自修而短于徼名,故或毁方而瓦合”。

 

参考文献

[1] (明)黄佐著;陈宪猷疏注、点校:《广州人物传》,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四十五,礼部四。 

[3] (清)嘉庆《增城县志》卷十三。

[4]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摘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和广州大学历史系编)

 

《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察局牵头,联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各区纪委监察局,开展广州市廉洁历史文化的普查工作,在全面搜集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广州大学历史系为主体编撰而成。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