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守高洁德才兼——(明)胡庭兰
操守高洁德才兼——(明)胡庭兰
名言
今天下北苦虏南苦倭,计臣筹兵饷日夜蹙頞,人臣恨不能息财佐县官缓急,乃为干没以自肥乎!
——胡庭兰
简介
胡庭兰(1507—1581年),字伯贤,明代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人,著名学者。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应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但因策论中有讥讽执政者之语,被御史罢去。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再试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历官南京户部主事、署户部陕西司郎中、福建学政、云南佥事等职,曾受命抗倭,立下大功。晚年在增城凤台书院主持讲学,融合王守仁、湛若水学说,著有《诗易讲意》《相江子集》。胡庭兰文武兼备,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一生操守高洁,为官二十年从不染指俸禄外一文钱。
事略
为国筹饷 廉洁奉公
正德二年(1507年),胡庭兰出生于广州府增城县(今为广州市增城区)的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他的祖父胡暲,曾在明朝成化年间担任福建瓯宁地区的地方官,在任期间有德政,百姓为其立有德政碑。胡庭兰自小便受到其祖父的教导,分毫不敢松懈,努力读书。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胡庭兰参加乡试,便考中了解元(即乡试第一名)。这本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事与愿违,负责复查试卷的某御史却特别拎出胡庭兰的考卷,然后对外宣布这篇文章所用的措辞有讥讽朝政的用意。胡庭兰竟被无情地罢去举人资格,这对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不啻于一场无妄之灾。但回乡后的胡庭兰倒也看得开,他若无其事地宽慰了家人,然后继续准备下一次的考试。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胡庭兰再次参加乡试,他依然拔得头筹,考中解元。第二年,他奔赴京城,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南京户部主事,从此步入了官场。
此时的明王朝处于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期间,边境隐患重重。一方面,当时蒙古人元气逐渐恢复,出现瓦剌、鞑靼两大势力,他们经常袭扰明朝北疆,对明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在明英宗时期,率先崛起的瓦剌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不但全歼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大军,将皇帝俘虏,还一度入侵包围北京城。虽然在于谦等名臣的抵抗下,瓦剌大军被驱逐回草原,但经此一役,明朝元气大伤,也暴露出外强中干的弱点。明武宗正德年间,正德皇帝也曾亲征过骚扰边境的鞑靼人王子伯颜所部,虽然最终击败鞑靼,但是明军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险胜,而且这一次险胜之后,明军再也没有主动出击蒙古的能力了。另一方面,东南沿海来自日本的浪人与中国海盗合流,组成倭寇,长期骚扰明朝海岸线,严重地破坏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明朝常年处于战备状态,既要应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又要打击东南的倭寇海盗,因而需要巨大的军事财政开支。
胡庭兰南京上任后,因工作出色,没多久,南京户部就委派他专门管理扬州税务。扬州在历史上就是商业繁荣的地方,俗称“扬一益二”,经济发达程度甚至高于天府之国益州所在的四川。然而在很多官员眼里,掌握扬州税务意味着获得了一次中饱私囊的宝贵机会。在胡庭兰之前,扬州每年所缴纳的税款都是超额的,这一部分被称为盈余的税款,往往高达数万白银,而一些胆大包天,心黑手辣的税官总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将其据为己有。所以扬州又有一种说法,叫作“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扬州的官职的确是一个肥差中的肥差。
胡庭兰听到属下关于盈余税款的报告后,他感慨地说:“现在国家北面的边境有瓦剌鞑靼等胡人的入侵,东南沿海有倭寇的骚扰,我等为筹集兵饷日夜思虑操劳。作为人臣,恨不得献出自己的财产交给国家,以应付兵饷之急,又怎可以为了一己私欲,侵吞税款,中饱私囊呢?”说完,他果断地把盈余的金额全部上报。
由于在扬州所办事务出色,胡庭兰被调回北京户部,并被任命为署户部陕西司郎中。当时的户部尚书对胡庭兰非常器重,倚之如左右手,甚至令其总理各司。前线战报不断,胡庭兰殚精竭虑,认真考察核对钱粮的数目。他对军饷尤其注重,务必保证其供应。他的工作重点是如何让前线将士可以安心作战,而无后顾之忧。在这个过程中,胡庭兰逐渐成长为一个熟悉政务的能臣干吏。
福建抗倭 战功彪炳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胡庭兰卸下了户部郎中的官职,出任福建学政,主要负责地方人才的培养和考选。当时福建士子中的人才非常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钻营走后门的风气也很盛。在胡庭兰准备出发之前,他接到了不少口信,这些口信都是一些权贵和高官发出的,其中甚至有吏部尚书。他们要求胡庭兰对某某士子有所关照,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好处云云。生性耿直的胡庭兰坚持自己的为人准则,对于权贵们的请托概予不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直浙总督胡宗宪率军击败海盗徐海、汪直,并将二人诛杀,使原本打算进犯浙江的倭寇都转头入侵福建,并在同年夏天围困了福州。福建巡抚阮鹗对击退倭寇信心不足,他为了息事宁人,竟然筹集了绫罗绸缎、金花银及库银数万两暗地里贿赂倭寇,之后又送给他们大船六艘,以便他们将财物运走。可惜贪得无厌的倭寇收了贿赂后,并无撤走的打算。
阮鹗无奈,只能奋起抗敌,他召集了福建官员讨论如何防守福州,并对守城工作作了相关的安排,学政胡庭兰被派往福州东门,负责防守工作。胡庭兰积极防守,在他被派往福州东门的第一天便抓获了两个倭寇间谍。为了提高士气,胡庭兰下令将二人斩首,并将首级悬挂在东门的旗杆示众。
由于倭寇肆虐乡间,福州各乡的老百姓都扶老携幼逃难到福州州城之下,希望入城避难。巡抚阮鹗早年曾有过对倭寇作战的经历,他青年时曾任浙江提学副使。当年倭寇逼近杭州时,发生过有官员不许乡民入杭州城避难的事件,但是年少气盛的阮鹗持剑开城门放他们入城,许多人因此保全了性命。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彼时他是提学副使,并不负有第一责任,现在他是福建巡抚,心里所想的也和从前不同了。他以担心难民中混有奸细为理由,下令不许开门。胡庭兰坚决反对阮鹗的这一做法,争执道:“城以卫民也,苟无民何城之!”认为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怎能忍心让他们都死在倭寇手上?于是胡庭兰亲自仗剑站在城头之下弹压局面,下令开门放难民进城。
在防守福州的时候,胡庭兰仔细观察福州东门的形势,发现倘若倭寇用火攻,形势对明军非常不利。于是,他一面命令士卒准备大量的被褥和皮革,以及保证用水的充足,一面修书急令东城区的士绅暂时撤离城墙隔壁的游廊。可是士绅都觉得胡庭兰此言是危言耸听,没有理会。不久,倭寇果然纵火焚城。胡庭兰急忙命令士卒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被褥和皮革淋湿悬于城墙之上,以阻止火势蔓延。但由于火借风势,游廊依然遭到很大的损失。就在此形势异常危急时刻,风向忽然由东转西,反烧向倭寇,倭寇被烧死烧伤者不计其数。胡庭兰趁机打开城门,放出军队出城冲杀,将倭寇杀得溃不成军,福州城因此而得以解围。
胡庭兰守住东门后,又奉巡抚令巡视莆田县城。不料倭寇去而复返,直逼莆田而来。胡庭兰趁倭寇未至之时,率领乡兵埋伏在莆田县城外险要的地方。当倭寇奔袭而来时,以逸待劳的乡兵突然从高处杀下,成功袭击了倭寇。倭寇猝不及防,扔下几十具尸体,逃出莆田境内。接着,胡庭兰亲率水师出海追击逃遁的倭寇,并在福建近海峰头澳追上倭寇,与之激战,重创倭寇主力,福建终于解围。
云南平乱 拒贿守节
胡庭兰累立战功,在理应论功行赏的时候,福建巡抚阮鹗却认为胡庭兰擅开东门有违反军令的嫌疑,于是指使亲信上书朝廷弹劾胡庭兰擅开福州东门,几乎致使城池失守。朝廷对此事展开讨论,最后认定胡庭兰的确违反军令,但是念其守城、驱逐倭寇有功,准许其将功赎罪。
恰逢此时,云南楚雄等地的少数民族在首领阿方的带领下,起事反抗。阿方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接连攻克云南易门、嶍峨、昆阳等地,似有攻打省城昆明的意向。云南巡抚吕光询在节节败退之下,不得不向朝廷告急,请求派兵镇压。胡庭兰被任命为云南佥事,率军前往支援。
云南的军旅生活非常艰苦,跟随胡庭兰作战的儿子不幸病倒,胡庭兰便向一位马姓指挥购买治病药丸。这个马姓指挥正想贿赂胡庭兰,替自己的弟弟谋取一官半职。于是,他将黄金放在药丸之内,又用黄金熔铸一个盘子,外涂有漆油,盛上药丸送给胡庭兰。胡庭兰发现后,勃然大怒,他来不及整理衣冠,就快步走到中庭,急召马指挥,将药丸还给他。随后,胡庭兰按照军法,对这个贿赂上司的马指挥进行惩处。
在云南战事方面,胡庭兰处理得游刃有余。他设计在鸭母谷生擒阿方的得力助手天王李向阳,并率军进克大小木木址二寨。阿方被迫与之决战,又在战场上被明军彪将“阵斩之”。然而阿方虽死,但残部尚在。为了彻底平定叛乱,胡庭兰还派军进驻嶍峨,顺道擒获嶍峨首领赵大经、新化首领杨弦子等,楚雄地区因此重新获取和平和稳定。为了感谢他,云南百姓在碧鸡坊这个地方为德才兼备的胡庭兰立碑纪功,云南巡抚吕光询亲自为胡庭兰请功。
可是,由于胡庭兰对军功的核准实事求是,又因此得罪黔国公。加上之前他在福州担任学政时,没有顺从吏部尚书等高官之意关照他人,因而得罪不少人。这些人原本打算以云南战事为难胡庭兰,没想到胡庭兰居然在短期内就将云南之乱平定,于是他们继续以福州东门的事情来弹劾胡庭兰。这样,胡庭南在云南虽立有战功,但并未受到朝廷嘉奖,而是被调往贵州担任参政。胡庭兰目睹官场倾轧,愤然托病拒绝赴任,请求归家。
讲学修志 德才兼备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庭兰正式递交辞呈,请求退休并获准。他辞官归里,在家乡增城凤凰台讲学,合王阳明和湛若水学问宗旨为一,著有《诗易讲意》《相江子集》。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顾念他曾立有战功,赐给白银、绸缎,却没有召其复职。万历四年(1576年),胡庭兰应增城知县王良心的邀请,主持编修《增城县志》。后又在增城建立雁塔,“以壮风气”。万历九年(1581年),胡庭兰卒,终年七十四岁。胡庭兰为官二十余年,立有战功而未得追封,从没有染指俸禄外的一分钱。增城百姓为纪念和褒扬胡庭兰,就在其曾经建造的雁塔北面设立乡贤祠来祭祀他。
明代学者郭棐在所著的《粤大记》中对胡庭兰评价道:“(胡)庭兰在扬有‘颂德碑’,在闽有‘功德碑’,在滇有‘碧鸡碑’,孰谓儒者徒弄铅椠哉!”对德才兼备、文武双全、高风亮节的胡庭兰表示崇高的敬意。
清代人赵俊主持编修《增城县志》时,曾在胡庭兰本传中感叹道:“增故多贤者,其德望伟然,为当世所推仰,盖后先相踵也。而智深勇沉,识开阖,能操纵者,惟庭兰。使竟其所长,盖与翁仁夫比烈矣。夫轮辕之用,可以致千里,以尺木距之,则止而不行。易曰系于金柅,所以为小人叹也。呜呼!岂不惜哉?”赵俊对胡庭兰身怀高超的军事才能,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却没有得到朝廷正式的封赏而感到非常不平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地贬斥了那些在背后中伤英雄豪杰的小人。
参考文献
[1](明)郭棐撰;黄国声,邓贵忠点校:《粤大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2](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3](清)嘉庆《增城县志》卷十三。
[4](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五十,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摘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和广州大学历史系编)
《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察局牵头,联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各区纪委监察局,开展广州市廉洁历史文化的普查工作,在全面搜集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广州大学历史系为主体编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