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有其多种原因。首先,清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盈的大国,“一切皆可自给,无需它求”。这反映了他们采取“闭关政策”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
其次,“闭关政策” 又是清政府为抵御外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侵略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民族自卫手段。16、17世纪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海口遇到的西方人并不是真正和平贸易的商人。他们是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为掠夺财富而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殖民事业的冒险家。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充分地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的所为。这些西方的客人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措施。虽然中国与外国进行和平贸易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面对着已经以武力占领了菲律宾、爪哇,并在印度和马来西亚取得了立足点的葡萄牙、荷兰、西班牙人的侵略气焰,以及英国人充满了暴利与杀戮的行径,这就使得当对的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防的措施。
再次,隔绝中国人与外接触,以利于封建统治,也是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尽管有它封建落后的一面,但由于它是在当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中国进攻的情况下而被迫采取的,在客观上起了防御外国资本主义人侵的积极作用。这个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严格限制中外贸易的政策。它使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广州港口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其交易之盛况,一时无已,而初履广州的外商与内地商人,更形阂隔”(注:《广州沿革史略》,广东文献专辑之三,广州市政厅编,崇文书店印行。)然而,由于广州商贾云集,全国外贸的货物一统归广州一口外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经济贸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