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情专题 > 广州史话 > 广府文化

广东音乐风靡南北

来源: 日期:2015-06-19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旧称“过场谱子”或“广东小曲”,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它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成形于19世纪中后期,并于20世纪2030年代步入辉煌。它与粤剧、粤曲并称为岭南文化三大民族民间表演艺术瑰宝,与粤剧、岭南画派并称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曾有“国乐”之称,被国外音乐界人士誉为“透明音乐”。广东音乐从诞生之日就开始流行于世,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它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不仅在国内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而且在海外也大受欢迎。无论是亚洲、大洋洲诸国的华人区,还是欧、美的“唐人街”,凡是有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

19世纪末,何博众的《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乐曲开广东音乐先河。20世纪20年代后,广东音乐蓬勃发展,名家辈出,创作繁荣。有杰出的演奏家兼作曲家“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和何少霞,有被誉为广东音乐“四大天王”——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和何浪萍。吕文成创作的《步步高》、何柳堂创作的《赛龙夺锦》等热情歌颂劳动人民昂扬奋进精神的作品成为了不朽之作。何柳堂的故事被编成《沙湾往事》,在2014年被以歌舞剧的形式搬上了广州最高的艺术殿堂。

民间传说,何柳堂于某年端午节乘船由番禺市桥返回家乡沙湾,在渡口附近刚好遇到两地的龙舟比赛,赛龙夺锦的激烈与欢乐,使何柳堂深受感染,遂触发灵感,一时乐思泉涌,回家后即写成这首不朽的粤乐《赛龙夺锦》。何柳堂在音乐创作上又非常虚心。一天,有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盲鉴听后,一声不哼,只是微微摇头。何柳堂觉察后,便诚恳地对盲鉴说:“此曲有些什么不妥,请先生指正”。盲鉴觉得何柳堂很谦虚,便坦率地指出:曲子在表现龙船转头时的旋律不够妥当,并亲自改了两个关键的乐句。何柳堂捧起了修改过的乐曲看了看,高兴地拍拍盲鉴的肩膀说:“改得好!鉴叔!”从此,一曲欢快、轻盈的广东音乐经典作品——《赛龙夺锦》问世。直到当今,《赛龙夺锦》仍然是国内重大体育盛事以及各地龙舟大赛全程播放的背景音乐。乐曲开头以唢呐吹出号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赛开始;接着是乐曲的主题,逐渐活跃,表现龙舟竞发,生气勃勃的景象;然后是比赛正式开始,情绪逐渐热烈(并加进了打击乐),刻画龙舟在水上前进的形象;随后速度进一步加快,节奏多变,犹如龙舟你追我赶,气氛相当热烈;最后吹响唢呐象征比赛结束,结尾再现前一段的曲调,表现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令人心怡。

吕文成创作的《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十大名曲的名篇,也是广东音乐中描绘节庆气氛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各国家代表队入场仪式上,有一段背景音乐就是《步步高》,中央电视台每年的《过年七天乐》等节目把它作为背景音乐。

广东音乐的代表性人物有:琵琶演奏家、广东音乐奠基人之一何博众;扬琴演奏家、作曲家严老烈、何柳堂、丘鹤俦、陈文达、梁以忠、陈俊英;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乐器改良家易剑泉、吕文成;广东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陈德矩、陆仲任、黄锦培;广东音乐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尹自重;高胡演奏家、作曲家和高胡艺术的奠基人刘天一。当代传承人有:广东音乐高胡演奏家余其伟、何克宁、黄日进,广东音乐扬琴演奏家汤凯旋。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