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情专题 > 平安习俗

【立“中宫”神位】(二)——“中宫” 海纳八方神圣

来源: 日期:2017-05-18

“中宫”,即为家宅的总土地主,在宅院中具有中心枢纽的地位。而从“中宫”神位的理念上看,它类似于当代的业主管理委员会主任,肩负组织、协调、解决家宅日常政治、文化生活设施和居家安全管理职责,对居家平安和谐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宫”神位的布局

“中宫”神位是供奉家祭神灵的综合性场所。位于家宅正厅大门正向墙体中轴对称线下端。它富含基础性、综合性、包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有海纳百川的雅量,也体现了广府人应有的品格。如果家庭有设立“祖先神位”的就会将“祖先神位”安放在“中宫神位”之上;如果不便立“门口土地神位”和“门官神位”的,也会将二者请回“中宫”并立,但因“中宫”兼纳其二者,便在“中宫神位”贴上“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福神”的条幅。

广府民间旧宅多设“天地君亲师位”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注:中堂,指家居大门中轴线上正对的墙体、板壁或屏风,墙面正中可挂中堂字画、匾额,两边配对联。),是为祭天地、祭祖和敬奉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体。“天地君亲师位”的条幅每年除夕都会重写一次。“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親)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師)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反映出民间对五者神圣的崇拜。写“天”必须站着写,写“地”则必须坐着写。“地”不能大过“天”,“国”虽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中国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亲”与“师”则字体略小。这是“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文化在普通百姓家庭中的集中体现。每逢节庆、农历初一、十五各家各户都会在家中依次在中宫神位、“天地君亲师位”、祖先神龛面前摆“三牲”、礼美酒、礼清茶,一并举拜,处处体现出对天(玉皇大帝)、地(阎王,土地神)、君(封建帝王,领导)、亲(父母亲)、师(老师,授业的恩师),以及对龙神、祖先的崇敬。

“祖先”神位的置放

◆祖先神位

“祖先”神位属于家神。祖先神位立于“中宫”神位之上,即大厅正对大门方向的至尊位。它寓意“祖先神灵”看着后辈子孙出门,保佑他们平安归来。每逢节庆,广府民间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广府地区许多大族、望族有设宗祠,并按辈分排序安上“神主牌位”(注:神主牌位,书有先祖名字和仍在世但在族中功名显赫人士名字的木板子。)。族中长老在除夕、清明、冬至等节庆组织在祠堂举行联宗祭祖。除此之外,各家宅的“祖先神位”就比较简单了。有些只有一尊神龛,有些只有一尊香架,有些只有一纸“祖先神位”条幅;而居住在城市的广府人,有些就只立“某(姓氏)门堂上历代祖先”的牌位。尽管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一种尊祖的理念。

家祭“祖先”神位蕴含的平安理念

家祭是由于祖先崇拜而产生的一种仪式。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发展,也是鬼神崇拜的一种形式。祖先崇拜和一般的鬼神崇拜不同的是它有长期固定的崇拜对象,并且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人们尊崇祖先的亡灵,定期举行祭祀,认为祖先的亡灵会保佑子孙后代,赐予他们幸福。后来,人们又用这种民间信仰来维护宗法制度。渐渐地,家祭就成了维持统治秩序与道德关系的一种伦理手段,其目的在于以“报本返始,民德归原”的传统伦理观来实现家庭平安,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第一,祭祖信仰闪耀着华厦传统伦理道德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传统伦理道德观的传承与发展,对促进家庭和睦、维护家宅平安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是一种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这便是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因此,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国家组织,一如家族”,是“君与父无异”“家与国无分”的。由家族本位引发的势必是整体主义。这是因为,家族的整体利益直接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家族的地位所决定的。这样,人们自然会把家族的整体利益置于首位。祭祖,是表示“水源木本”之思,“慎终追远”之意,更表现为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荣昌盛,奉祭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我从哪里来”是祖宗的遗胤,为先人所赐,所以要溯源报本,对祖先永远保持敬重心情,进行永久的纪念——常备不懈的奉祭。

第二,祭祖信仰体现着家族成员对和谐团结稳定生活的向往。奉祭是一种形式,表达的是一种内在的敬心孝意。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多承袭了祭祖的传统。无论何时,中国祭祖信仰的社会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都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宗教信仰。无论对于皇帝、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可以信,又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天地君亲师”,不可不祭祖。这就是从古至今长期浸润熏陶的“礼”。“尊祖敬宗睦族”是家族史文献中常见的词语。尊祖,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奉祭。敬宗的含义,首先是族人以宗族为自己的组织;其次是认同宗族的代表——族长为领导人,由他们带领自己实现尊祖祭祖的愿望。睦族,是要处理好族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宗族的团结和合作,使宗族长存,这是尊祖敬宗的必要内容。所以尊祖、敬宗、睦族三者,尊祖是目标,敬宗、睦族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和手段,它必须在尊祖的旗帜下实现家族的团结。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这种源远流长且根深蒂固的重礼传统,在一定时期确实收到了使“人人纳于规范之中”的效果。因此人们深信:祭祖祈福,必将实现民族团结、家族和谐、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第三,祭祖信仰体现着人们对“赤子回家”美满生活的向往。先民一直认为人死后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即使有人相信死后会重新投胎,但他们的灵魂依然会回来。所以,对祖先的奉祭和尊崇既是经常性的也是季节性的。广府人季节性祭祖最隆重的是春节、清明和冬至祭祖。广府民间深信:“祖先的灵魂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才能回来”,因此,家庭成员应在除夕、清明和冬至聚集,一起祭拜,否则,视为对祖先的不敬不孝,将会招致祖先神灵惩罚。这就是游子无论贫富贵贱,都急于在除夕、清明、冬至前赶回故乡的原因。万不得已在外过节的人,也必须遥祭祖先,但总弥补不了不能合家祭祖的缺憾。这种居家安全理念上的认同,其意义远远大于节日合家团聚和吃喝玩乐。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书生,无论是城市或乡村,“回家过节祭祖”的心理认同是一致的。

第四,祭祖信仰寓意以“先人风范、励志后人”。古人以族中先贤的光辉业绩励志后人,是促进家庭平安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祭祖是基于很复杂的心理作用的。其心态有三种:一是由于对亡灵的惧怕,唯恐没有好好祭祀祖先,他们就会作祟并惩罚子孙;二是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并为儿孙驱难解厄;三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祖先以励志后人而祭祖。“励学”是家祭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家祭追思先祖的业绩,铭记祖训,励志读书,以家祭活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激励、鞭策和忠告后人,将为建设平安家庭、实现家宅平安产生积极影响。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