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俗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或月光诞。俗谚云:“冬唔饱,年唔饱,八月十五得餐饱。”可见中秋节对饮食的重要。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都离不开“饮食”二字。
中秋节及月饼的传说
中秋节传说之多是其他传统节日所不及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流传甚广。“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明代。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传说在广府民间家喻户晓。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竖中秋、拜月娘、耍碌仔
广府中秋的节日气氛特别浓烈,早在节前一个多月,著名茶楼饼家就开始了月饼大战,门前扎作彩绘,披红挂绿,标出各式月饼的美名,挂上宫灯、走马灯之类,有的还绘制《唐明皇游月宫》《八仙过海》《大闹天宫》《貂蝉拜月》《吴刚伐桂》等彩图,一派节日景象。各家各户的门口、厅堂和天台上亦装饰一番,竖起竹竿,挂上灯笼、彩旗、银铃等,俗称“竖中秋”。富豪之家所悬灯笼至数百盏,砌成贺中秋等字样。所挂灯笼有鱼龙灯、鸟兽灯、花果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一般可自行制作。儿童们提着各种灯饰,沿街游乐嬉戏,主妇们则忙于拜月的“贡品”。
“中秋拜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了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美好心愿。“中秋拜月”分“请月”“祭月”“拜月”三部分。“请月”,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演绎人们迎接象征祥和的明月的虔诚;“祭月”,表达人们祈福的善良心愿,献上全家老幼对月神的崇敬;“拜月”表达了合家团圆时的美好心情,传递人们对幸福的企盼和未来的憧憬。普通家庭在中秋节当天,拜祭祖先神灵、合家饮宴后,当月亮升起时,全家老幼聚集在大门外的“当天”神位前或在天台上,摆放一张八仙桌作供案,将月饼、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贡品”一应摆开;在家长念“祝文”(颂扬月亮娘娘的恩德)后,共同对月朝拜,礼成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值此美景良宵,或有人来兜售“月光书”,广府人讳“输”,改称“月光赢”,实际是木鱼书,故又称“撞卦木鱼”,以此来卜凶吉。买到《蒙正祭灶》者寓意先苦后甜,买到《客途秋恨》者则命运多艰,买到《甘罗拜相》者则少年得志云云。小贩们则多拿意头好的书去兜售,人们也乐意购买。过去,还有“请碟仙”“迷童子”“去阴阳街”等活动,1949年后已少见。“耍碌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碌歌》:“耍碌仔,耍碌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广式月饼及小食
◆陶陶居月饼 ◆广州酒家月饼
◆莲香楼月饼 ◆趣香月饼
广府中秋小食,寓意深远,蕴含着浓重的平安理念。首先,以“芋头”(注:广府人对“芋头”特别讲究,尽可能选用“母子相连”的芋头,有多种寓意。 )拜月体现了华夏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民族气节。民间传说,广府人以芋头暗喻以夷人的头来祭月,出自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的故事。据传,元顺帝末年(1368年前后)某年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同时也成为起义统一行动的信号,后来袭以成俗。人们共享太平后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广州时序”中就有提及:“八月蓼花水至,有月则是岁多珠。为大姘象月浮,桂酒剥芋。芋有十四种,以黄者为贵”;次为“白芋、红芽芋”;再次为“南芋”,“南芋色紫,生沙,甚可食”,即现在广府人所讲的“槟榔芋”。其次,以“芋头”拜月体现了人们对合家团聚、家庭平安的祈盼。芋乸与芋仔相连,象征代代紧密相连、合家团聚;而芋头的广州话发音是“护头”,有“维护家中领头人”的意思,与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思想尤为吻合,因而中秋吃芋头风气长盛不衰。再次,以小食花生和炒田螺拜月体现了古人对“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祈盼。中秋节前后正是秋花生成熟的季节,带壳煮熟后,十分可口;广府人素以红枣加花生寓意“早生贵子”,别有意头。田螺秋季最为肥美,以紫苏叶作配料,带出田螺香嫩脆滑的鲜味,对月啜螺,情趣盎然。加上一般田螺多子,蕴含“多子多福”之意,故沿袭至今。
广府中秋,最忙碌的是饼家,而广式月饼在京、宁、滇四大类月饼中也是花样最多、制作最考究的一种。据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载,当时有人调查了广州六家较大的茶楼饼家,当年展出的饼式就有80多种,诸如唐皇燕月、西施酥月、七星伴月、凤凰西山月、银河映秋月、东坡腾皓月、海珠团圆月、西湖燕窝月、冶容蛋黄月、宝鸭容莲月、金华香腿月、五仁罗汉月、冬菇腊肠月等,应有尽有,年年有增无减,频出新招,各色海味月、水果月、迷你月等,小巧精致,装潢富丽,叫人不忍下口。广式月饼一直是国内销量最大的月饼,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他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突出的代表是莲香楼、广州酒家、陶陶居饼家和广州趣香饼家生产的白莲蓉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备食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柚子等团圆的果品和小食,共庆合家生活美满、甜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