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鉴研究 > 理论探讨

浅谈如何践行开门修志的新型地方志工作模式----以广州市地方志工作为例

来源: 日期:2018-02-05

  浅谈如何践行开门修志的新型地方志工作模式
  ----以广州市地方志工作为例
  内容提要:由于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地方志工作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志书作为丰富详实又具有权威性的地方资料文献,应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因此,开门修志已经逐步成为全国地方志机构开展工作的新模式。作为既有着两千多年深厚历史又在改革开放中处于前沿地位的广州,更应该承担起“排头兵”的重任,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服务广大民众,让更多的人认识地方志,了解地方志。
  关键词:地方志 开门修志 重要性
  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简称“方志”。志书则是指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狭义上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地方志又是区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载体之一, 是具备高权威性、高可信度、大信息量的地方文献, 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文明的最好文化形式,既是“记载一地各方面的情况”[1]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又是“往往追溯历史”[2]的丰富史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然而,如此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的资料文献,真正被使用的频率却不高。一直以来,人们对地方志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若非从事地方志相关工作或从事历史研究,很少人会选择使用地方志书进行阅读或者研究。虽然各地的史志部门在修志工作上取得了很多成绩,编纂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志鉴和地情书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默默无闻闭门修志的状态,使得外界对地方志知之甚少。反思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丁惠义在《走编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上海市奉贤区史志办开门修志的探索》一文中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一是地位低下。读志用志需要行政力量的推动,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党史办公室和地方志办公室都是在一个地区不被领导重视的二线部门,只能缩在一个角落里默默无闻地做点工作,只求太平,不求轰轰烈烈。二是经费缺乏。读志用志需要组织发动,开会座谈,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千言万语好说,但是没有钱寸步难行。三是事不关己。按照一个编辑的责任,读志用志应该不属于其责任,读志用志是读者的事情。所以对于志书编辑来讲,尚未形成推动读志用志工作的使命感。四是保护知识产权。数年写一志(鉴),每出版一部志书都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一部书中凝聚着志办同志大量的心血,有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是好的,但是志书不同于其他著作,是全体编纂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资料和成果应该是全社会共用的。我们不能因为保护知识产权而封闭信息,将掌握的大量地情资料不让其他人共享。总之,史志部门的地位不高和史志工作者眼光的狭隘,终不能把志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3]我认为,以上原因同样适用于全国各地包括广州市的地方志工作。自隋唐确立地方志“官修”制度[4]以来,“资政、存史”的功能一直占据主导,客观地记述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是地方志工作一贯坚持的宗旨,而在“育人”为首的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直被忽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极速膨胀和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的普遍运用,使得传统的修志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强烈,闭门门修志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地方志工作者积极探索修志工作新模式,不仅仅满足于将地方志作为“存史、资政”的工具,而是通过各种新型媒介和技术手段,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修志事业中来,同时更加注重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育人”功能逐渐得到强化。拿广州市来说,作为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在近现代革命和改革开放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的超级大城市,改革往往在这座城市中率先进行。近年来,广州市的各大政府部门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改革,推行各种便民利民措施,并收到良好效果。而作为广州市政府直属参公事业单位的广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也在地方志工作上不断开拓进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方志,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修志,并和多个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联合举办广州地情公众开放日活动,打造出一批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代表的地情教育基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门修志。通过一系列举措,广州地方志事业蒸蒸日上,广州市地方志机构的知名度也提升不少。由此可见,开门修志是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和民众需求的地方志发展新模式。如何将开门修志变成常态化的地方志工作模式呢?下面,我结合广州市地方志工作实践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开门修志工作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志工作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多极化”“国家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国家信息化建设对地方志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依法修志……切实行使依法行政职能和职责成为必然”[5]等新的形势,决定了闭门修志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地方志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渠道成为能被大众所方便获得、易于采信的文化财富。另一方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方志也必须通过广泛宣传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工作模式的转变,首先要从转变思想开始。地方志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地方志工作较长时间的同志,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认清当前地方志工作面临的困境,充分理解时代对地方志工作提出的要求。不能被老眼光、固定思维束缚了手脚,更不能因为开门修志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大及工作内容的复杂化而畏惧不前。要认识到只有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解放思想,打破成见,树立开门修志的工作理念,才是有利于地方志事业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发展的正确举措。
  广州的地方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正是因为较早地践行了开门修志的理念,创立《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管理办法》和《年鉴工作管理办法》,让志书和年鉴的编纂工作不再局限于地方志工作机构内,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志书、年鉴成果向外界宣传推广,在文化下乡等活动中大力宣传广州地情文化,将地方志资源转化为有利于民众精神追求、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素材,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很好地宣传了地方志。思想是行动的导师,没有开拓进取的思想指导,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没有对广州地方志工作的积极探索,就不可能有这一系列实践。因此,改变修志工作模式,必须先从转变思想开始,树立牢固的开门修志理念,以更开放的姿态来迎接时代给地方志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 保证志鉴质量,走编研用相结合的道路
  地方志机构的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编纂志书、年鉴和地情书籍,书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各个地方志机构在业界和该地区的口碑与影响力。可能有人会认为编纂工作需要安静的环境和沉静的心态,开门修志会让编纂工作环境复杂化,从而给书籍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实则不然,方志工作者的使命不是个虚无的概念, 而是来自鲜活的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命题。编纂出来的志鉴和地情书是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最客观的反映,真实权威的素材至关重要,因此要尤其注重资料搜集工作。同时编纂体例、格式的制定和内容的选定,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与社会脱节,否则就丧失了参考价值。而资料的搜集和内容、体裁、板式等方面的创新都需要与外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这就注定了闭门修志工作模式行不通。
  为了确保志鉴和地情书籍的质量,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出台《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管理办法》《年鉴工作管理办法》及一系列相关细则,将广州各市直部门、驻穗单位、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纳入年报成员单位,根据各单位提供的一手资料编纂志书和年鉴。这样,既可以保证素材的准确,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宣传地方志工作。另外,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还经常召开各种业务培训会议和方志理论研讨会议,邀请各年报承报单位、高校学者和地方志工作者参与如:2015年10月,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市社科联在市政府礼堂联合举办“《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学术交流会,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学者围绕《广州大典》的文献特点、史料价值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弘扬广州优秀历史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11月,广州地方志学会学会参与协办在广州大学举办的“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资政参考。经过思想火花碰撞出来的丰富理论,为志鉴的编纂提供更开阔更专业的思路。另外,在每月一期的广州地情公众开放日活动中举办的“羊城今古”讲坛,由广州市地方志专家对参加活动的民众进行地方志知识和广州地情文化的讲授,将地方志资源合理转化成教学素材。通过开门修志的方式,将志鉴的编纂、理论的研究和资源的利用结合在一起,也提升了志鉴和地情书籍的编纂水平,一举多得。
  三、找准目标定位,深化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开门修志最重要的一个创新就是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前的地方志工作是默默无闻,不注重宣传和利用。但地方志除了“资政、存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育人”。将地方志资源转化为可看、可听、可感的地情文化素材,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的民众认识地方志,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增进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怀,可谓是地方志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宗旨。因此,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必须被高度重视起来。但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不是简单的文化宣传工作,“不能凭地方志部门一厢情愿、异想天开,更不能为了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华而不实,而是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取得成效,得到党委政府肯定、社会认可、群众欢迎。否则,只能是徒劳无功,一事无成。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要以服务中心工作、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