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简报

广州地方志简报2017年第6期

来源: 日期:2017-06-15

本期要目

 

·普查进度·

广州市自然村落普查工作20175月进展情况

·业务指导·

市地方志办到南沙、荔湾、增城、海珠、番禺等区调研自然村落普查工作

·各区动态·

增城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进入复审阶段

花都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白云区开展自然村落普查名录公示工作

黄埔区召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文稿复审验收会议    

·经验交流·

层层把关 从化区扎实开展自然村落普查复审工作

强化指导 增城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六个”到位

·工作简讯·      

普查进度

 

广州市自然村落普查工作

20175月进展情况

 

截至2017525日,全市纳入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范围自然村5531个。5513个村完成普查表格填写,其中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花都、南沙、从化、增城全面完成表格填写;4121个村完成普查资料系统填报,其中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南沙全面完成资料系统填报工作;5432个村完成初稿编写,其中越秀、海珠、天河、黄埔、花都、南沙、从化、增城全面完成初稿编写;4989个村完成初审,其中越秀、海珠、天河、黄埔、南沙、从化全面完成初审;3089个村完成复审,其中越秀、天河、黄埔、南沙4区全面完成复审。共有1217个村(包括黄埔区344个自然村,天河区74个自然村,花都区第一册共322个自然村、第二册共316个自然村,越秀区7个自然村,南沙区154个自然村)的复审稿已报市地方志办终审。在全市11个区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较4月底取得一定进展,工作重点转入审查验收阶段。各区普查工作进度详见《广州市各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进度表》。


广州市各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进度表

(截至2017525日)

县(市、区)

自然村数量

普查表

完成量

(个数)

资料填报系统完成量

(个数)

《调查》

初稿

(个数)

《调查》

总纂

(个数)

《调查》

初审

(个数)

《调查》

复审

(个数)

《调查》

终审

(个数)

出版进度

4

5

4

5

4

5

4

5

4

5

4

5

4

5

送出版

已出版

越秀区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0

0

0

0

荔湾区

82

69

75

0

75

69

75

69

75

69

75

5

75

0

 

0

0

0

海珠区

41

41

41

41

41

29

41

29

41

29

41

0

0

0

0

0

0

天河区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0

0

0

0

白云区

642

642

642

622

642

584

595

385

416

534

563

385

416

0

0

0

0

黄埔区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344

0

0

0

0

花都区

1309

1309

1309

910

1022

1309

1309

963

1154

963

1154

803

1100

0

0

0

0

番禺区

178

165

167

115

117

130

133

130

133

110

113

110

113

0

0

0

0

南沙区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0

0

0

0

从化区

1084

1084

1084

95

135

1084

1084

450

510

1084

1084

692

700

0

0

0

0

增城区

1616

1616

1616

1510

1510

1616

1616

1585

1585

1380

1380

81

106

0

0

0

0

总计

5531

5505

5513

3872

4121

5400

5432

4190

4493

4748

4989

2655

3089

0

0

0

0

 

业务指导

 

市地方志办到南沙、荔湾、增城、海珠、番禺等区调研自然村落普查工作

 

20173月至5月期间,市地方志办主任黄小晶、副主任胡巧利和市志工作处、区县志工作处处长及相关工作人员相继到南沙、荔湾、增城、海珠、番禺等区调研地方志工作,重点调研各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调研组听取汇报,现场阅看调查文稿,讨论交流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

荔湾区采取先易后难、逐街逐村走访的方式,推动普查工作。截至5月底,75个自然村已完成普查文稿编写。2017年荔湾区在自然村落普查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落实了普查工作经费;二是聘请了两位热爱文史和乡土文化的年轻同志参与普查工作;三是进一步摸清了自然村落的数量,明确荔湾区列入普查的自然村落数由原来的14个调整为82个。

海珠区有10条街道的41个自然村纳入普查,截至20175月,已全部完成普查表编写和网络系统填报,有29个村完成普查文稿撰写。海珠区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制度、经费、机构的多重保障:一是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方案并启动普查工作;二是落实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经费20万;三是选取小洲村等3个村开展试点,试点后组织培训、召开普查工作会议,全面铺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

番禺区共有16个镇(街),177个行政村,178条自然村,存在一个行政村就是一个自然村的情况,也存在几个行政村为一个自然村或者几个自然村为一个行政村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推动自然村落人文普查工作,番禺区地方志办专门外聘地情专家、已退休的区地方志办老领导以及2名人员专职负责普查工作。截止5月底,已经完成15个镇(街)自然村落的普查文稿,其中12个镇(街)的自然村落普查文稿进入了复审阶段,8个镇(街)完成了网络系统填报。

南沙区纳入普查范围的自然村落有154个。截止20175月中旬,南沙区自然村落普查初稿已经基本完成撰写、初审、总纂、复审以及普查网络系统填报工作,并报送至市地方志办。下一阶段,南沙区将继续完善自然村落普查资料,为早日出版努力。

增城区自然村落数量是广州市各区之最,由于增城区地方志办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使得增城区的自然村落普查工作保持较快进度。截至20175月底,增城区纳入普查范围的自然村落有1616个,普查表格填写和初稿编写完成率100%1510个村完成普查资料系统填报,完成率93.4%1585个村完成《调查》总纂,完成率98.1%

 

各区动态

 

增城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进入复审阶段

 

201739日,增城区召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审查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切实发挥普查、编纂、总纂和审查验收各个机构的作用,注重图片多样化、语言精炼、行文规范等。会议通报了各镇(街)自然村落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增城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自2016年初正式启动,增江街作为普查试点单位完成后,在全区1616个自然村全面铺开。同时顺利完成省地方志办关于古驿道沿线自然村落调查的工作。

增城区地方志办负责人充分肯定了上一阶段自然村落普查工作的成绩,对普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审查验收工作,保证普查工作有质有量。二是严格按照《增城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初审审查表》逐项进行审核,把好史实关、数据关、人物关和保密关,做好《全粤村情·增城分卷》总纂工作。三是强化时效,抓紧普查督办,按计划完成普查成果的编纂、审查验收和出版工作。四是深挖隐藏的历史文化和地方志资源,申报非遗项目,及时做好成果转化,为增城区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建言献策。

此外,专家组还对《全粤村情·增城分卷》总纂文稿作了具体说明,从普查对象的姓氏源流、隶属关系、传统民居和现存宗祠等内容的撰写进行了现场指导,并提供了3个行政村共20多个自然村的总纂范文供各镇(街)参考。

(供稿:增城区地方志办)

 

花都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启动以来,花都区地方志办严格按照省、市相关部署和要求,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173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11月,花都区选取花城街为普查试点单位,示范带动全区普查工作高效推进。20164月,花都区各镇街的自然村落普查工作全面开展。截至20173月底,全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填写及镇(街)填报工作基本完成;各镇(街)基本完成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初稿的撰写;其中花城街、新华街、梯面镇已完成总纂送审稿,新雅街道、秀全街道已完成初稿送审稿。

花都区有10个镇(街),188个行政村,全区纳入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范围的自然村约1300个。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花都区按照“能查尽查”的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摸查村落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姓氏源流、人口、民族、民系、方言、民居、宗祠、风俗习惯、家谱族谱、族规家训、宗教信仰、文物遗址、历史事件、人物、华人华侨与港澳同胞等,全面、系统地展示花都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风貌。花都区深入调查、严把调查资料填报质量关,按时间节点、全面开展普查工作,确保依时按质完成全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任务。各镇(街)也充分发挥多方力量,通过走访村落老人、老干部、地方文化爱好者等500多人,收集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家谱族谱、档案等音像和文书资料,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依据,为科学研究提供全面丰富资源。

(供稿:花都区地方志办)

 

白云区开展自然村落普查名录公示工作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相关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普查对象、填报史实客观、准确、权威,得到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考验,白云区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名录公示工作。

424日,白云区地方志办发布《关于列入白云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的自然村落名录进行公示的公告》,将列入白云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的自然村数量和名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426日至526日。以白云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受理单位,对自然村名录内容有异议的社会群众可通过来电、来信的形式反映、发表看法和意见。白云区将切实做好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公示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供稿:白云区地方志办)

 

黄埔区召开自然村落

历史人文调查文稿复审验收会议

   

427日上午,黄埔区地方志办在区图书档案大楼四楼会议室召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文稿(广州市黄埔区卷)复审验收会议,邀请市地方志办副主任胡巧利、市地方志办市志工作处处长曾新、黄埔区政协副主席黄一汉、黄埔区文广新局调研员林鹤羽、黄埔区文联主席庄汉山、市政协文史委原副主任黄淼章、黄埔区地方志办原主任崔大经等专家参与评审。会议由黄埔区地方志办副主任陈程主持,黄埔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地方志办主任丘振平简要介绍了黄埔区自然村落普查情况。市地方志办相关人员、黄埔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人员列席会议。

黄埔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部署早、启动迅速。20153月,广东省自然村落普查调研组到黄埔区横沙村、深井村实地调研,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对《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20162月,黄埔区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方案。一年多来,黄埔区地方志办紧锣密鼓,落实人员和经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完成黄埔区15个镇(街)63个行政村344个自然村的普查工作,形成图文并茂的普查文稿,并按照省的要求完成文稿初审和总纂工作。

与会专家对黄埔区地方志办的自然村落普查工作和普查文稿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指出黄埔区普查工作做得扎实、审查验收程序规范、文稿质量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普查文稿质量,专家从文稿体例、史实核对、内容重复、事件把握、人物标准、记述顺序、图片质量以及历史纪年、标点符号等行文规范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意见。黄埔区地方志办主任丘振平表示,黄埔区将抓紧时间,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文稿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争取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广州市黄埔区卷)打造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传世之书。                  (供稿:黄埔区地方志办)

 

经验交流

 

层层把关  从化区扎实开展自然村落

普查复审工作

 

2016年以来,按照省、市地方志办的工作部署,从化区扎实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区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区地方志办承担牵头抓总的职责,以镇街为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区、镇(街)、村三级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普查表的填报及初审工作,现已转入复审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75月底,从化区五镇三街一林场共有自然村1084条,普查表填报和文稿撰写工作完成率100%;镇(街、场)级初审工作完成率100%;区级复审工作完成700条自然村,完成率64.6%。现主要就如何开展审核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确定普查工作目标,科学谋篇布局。根据广州市地方志办关于加快做好普查工作的要求,从化区明确整体目标任务和具体时间表,即2016411月为各镇(街、场)进村入户全面实施普查阶段,201612月—20179月为区普查办普查表及文稿的复审阶段,201710月—201712月为提交省市终审和总纂阶段。由此,通过明确普查总体目标和时间表,把握普查工作主要思路方向,重点做好复审工作推进整体普查任务的完成。

二是确定领导包干联系,小组定点联系机制。考虑从化区地域广、自然村落多的客观条件,区地方志办建立3名领导联系包片,5个小组定点联系镇街的机制,实现了既有面上统筹,又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领导层面侧重于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及督查普查工作人财物保障到位的情况,工作小组的8位成员侧重审查表的填报、文稿撰写方面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的把关。

三是确定审稿规范,实施业务培训。按照省市的审核规范要求,制定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从化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复审工作安排的通知》《广州市从化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复审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及其责任分工》《广州市从化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复审验收规范》《广州市从化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各镇街场复审需要提交的资料》四份文件资料,并于20161220日组织举办从化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复审工作培训班,对各镇(街、场)普查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审稿业务培训。20172月举办2期复审业务交流会,对复审攻坚阶段的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重点对整理隶属关系、填报普查表格、普查文稿复审、挑选文稿图片等工作中的普遍性难点问题进行了现场面对面的讲解与解答,指导如何发现和解决“硬伤”、素材失真等问题,落实质量保障。通过审稿业务培训和交流,让各镇(街、场)普查人员进一步明确审稿规范要求,为科学开展审稿定好标准。

四是确定统筹集中把关,分批进点审核。明确全区普查复审工作分为四批开展,各单位派员进驻普查办配合复审小组开展工作,镇街村指定专人做好复审问题的跟进,及时补充材料。从化区201612月启动第一批单位为温泉镇、太平镇,20173月启动第二批城区为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4月启动第三批北部地区为吕田镇、良口镇、流溪河林场,6月启动第四批西部地区为鳌头镇。通过明确各镇(街、场)分步分批推进目标计划,确保了复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目前,温泉镇已经完成复审,第二批正常推进,为全面完成复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五是确定重点抓亮点,普查工作建档提前介入。复审工作抓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村落,重点挖掘整理有价值的资料,优先审核美丽小镇等正在开发建设的村落,让普查的成果更快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在实施普查表、文稿的“三级审查”过程中,聘请专家严格把关,要求在审稿中做到有疑必查、有错必纠,做到上下互通、无缝对接,审毕稿件做到签名确认,落实层级职责,实现层层把关。同时,审核表格、文稿修稿做到马上收集,以每个自然村为单位整理装盒,为普查工作建档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化区通过采取“五个确定”的措施,实现三级联动,层层把关,扎实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现已经进入复审攻坚阶段,下一步,从化区普查办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供稿:从化区地方志办)

 

强化指导  增城区自然村落

普查工作“六个”到位

 

增城区自然村落共1616个,任务较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截至5月底,1616个自然村落全面完成资料填报和初稿撰写,正转入复审和总纂阶段,工作态势向好。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做到“六个”到位。

一是领导机构和人员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指导,重在落实领导和指导机构,重在组建普查工作队伍。按照省、市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增城区逐级成立由区领导、部门和镇(街)领导及文史工作者组成的区、镇(街)村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领导小组,并同时成立总纂委员会。总纂委员会下设两个办事机构,一个是由20多名专家组成的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总纂文稿评审验收小组,另一个是由长期从事文史工作的领导及退休人员组成的总纂编辑部。区领导非常重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并亲自到有关单位及镇(街)检查、指导工作。此外,在明确镇(街)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区地方志办作为牵头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引入社会力量,组建20多人的专门工作队伍,配合区地方志办负责全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工作。在区的带动下,不少镇(街)从实际出发,引入社会力量,成立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队伍和初稿编纂编辑部,广泛发动部门领导、驻村干部、村中长者、大学生村官、中小学教师、熟悉地情的热心人士参加普查工作。至今,区、镇(街)和村共组织起1000多人的一线工作队伍,有力地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工作经费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就是要确保普查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普查工作经费按财政分级负担的要求,大力支持普查工作,把普查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落实普查工作经费。区地方志办着眼于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督促各镇(街)把普查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同时,对各自然村的普查工作,按每村50元的标准对镇(街)和自然村予以补助。下拨经费虽少,但起到“拨千斤”的作用,推动了各镇(街)普查工作经费的落实。至此,各镇(街)都加大了普查工作经费的投入,全区共投入普查经费350多万元,确保了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专家指导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就是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家的积极作用。由于本次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专业性较强,因而能否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是关乎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2016 10月以来,在省、市地方志办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及指导下,增城区地方志办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增城区地方志办根据普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组织专家到基层单位指导,同时组织专家认真开展评审验收工作。其次是举办业务培训。增城区地方志办针对普查工作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召集有关人员,先后及时召开10次业务培训和指导督查会,培训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填报表格中的“姓氏源流”“传统民居”“宗祠”“民风民俗”(包括节俗、习俗、传统婚嫁、丧葬),如何撰写初稿及撰写初稿应注意的事项,如何总纂及总纂中如何归并和如何避免“千村一面”,如何消除表格痕迹等,切实解决普查工作每个阶段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最后是下乡现场指导。一年多来,区地方志办领导经常与专家一道深入镇(街)村,现场培训有关人员,释疑解惑,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是督查督办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就是要切实做好督查督办工作。区地方志办主动作为,对全区普查工作实施全程管控,强化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各镇(街)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表扬先进,推动后进。针对个别镇(街)对普查工作认识不足,致使工作进展缓慢、把关不严、填报不规范、缺项较多等情况,及时组织包括志办领导、工作人员及有关专家在内的督查督办工作团队,到各镇(街)召开督查督办工作会议,客观地向镇(街)主要领导反映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引起镇(街)主要领导的重视,较好地突破了普查工作的薄弱环节。

五是典型示范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指导,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抓点带面,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文化工程。工作之初,各镇(街)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面对一些难以把握、心存疑惑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影响了普查工作的全面推进。因此,抓点带面,典型示范尤为重要。增江街道由于领导较为重视,工作基础较好,作为普查工作的示范点,大力组织人力从入村调查、资料填报、资料审核、初稿撰写和总纂等几个重要环节做好示范工作。20173月,增江街道总纂脱稿,增城区地方志办及时把有典型带动意义的个别村落总纂文稿复印成册,发放到各镇街,供其参考。同时在专家审议的基础上,增城区地方志办有针对性地制定《增城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及文稿初审验收表》。此表分为四个部分,对《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所涉及的内容,逐项细化审查评价标准,为各镇(街)组织人员审查本镇(街)的“普查表”及“初稿”提供指引和支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是以成果展示促普查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就是要查用结合,转化成果,以成果展示带动普查。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中,增城区地方志办做到“双管齐下”,注重在普查中挖掘和展示普查成果。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一批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村被挖掘,如新塘的沙村、瓜岭村,荔城的夏街村、棠村,正果的棉湖村、石溪村、鸦岗村等。自2016年以来,增城区地方志办把名村、名镇的修编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鼓励有条件的镇(街)村开展专题性研究,转化成果,服务中心工作。同时,还发现多个可申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如石溪村的“猫狮舞与客家功夫”,棉湖村的“宾公诞与宾公佛传说”“鸦岗村的棚景节传说”。上述三个项目均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列入增城区乃至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加以保护。对这些项目,增城区地方志办正会同相关部门着手办理非遗申报工作。查用结合,转化普查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地情专家和社会各界投身普查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着普查工作深入发展。

增城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仍在紧张推进中,普查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增城区地方志办将继续努力,认真克服不足,按时高质完成全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为提升增城区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供稿:增城区地方志办)

 

工作简讯

120日,南沙区召开自然村落审查验收工作会议,总结了前期工作经验,充分交流了普查工作的经验方法。

37日,增城区地方志办成立了以尹中威主任为组长,钟永泉、许科、王文丰、黄东生、张梦丽为副组长以及11个成员为主导的复审审查验收小组。

38日,增城区地方志办下发《关于成立镇(街)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初审小组的通知》,规定各镇(街)必须成立由分管或以上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26名熟悉地情且文字功底较强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镇街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初审小组。

39日,花都区地方志办召开花都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会议,区普查业务骨干及普查工作队共1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花都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进展、新华街和梯面镇《调查》文稿审改情况和存在问题。

46日,从化区发布《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公告》,表示区普查办已经转入普查的全面复审工作,需要通过招募普查志愿者、选聘本土专才参与等办法,进一步充实普查工作队伍,并对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