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任务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16年工作总结与2017年工作计划

来源: 日期:2017-02-15

 

全面记录时代发展  积极服务社会各界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16年工作总结与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志书、年鉴、地情书编纂出版,全面准确记载时代发展成就,牵头实施地方志新馆建设,拓展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新渠道,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城市发展与社会各界提供地情文化支持与服务。主要情况如下:

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9月,广州市地方志办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座谈会上中指办主任冀祥德评价广州地方志工作“十业并举,无一短板”,是全国地方志系统排头兵中的标兵。11月,冀主任批示:“广州市地方志办抓住机遇,立足实际,结合中心,开拓创新,方法多元,成绩突出,工作脚踏实地,值得肯定。”1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地方志工作首次经验交流会上省志办及广州、越秀、黄埔志办4个单位经验代表广东会议交流,会议代表参观省方志馆和广州市地方志新馆。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2016年,市委书记任学锋先后三次对地方志工作做出重要批示,1215日批示指出:“我市地方志工作有好的基础,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地方志工作,做出广州特色。”一年来,广州市区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主要围绕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依法治志持续推进

20163月,经市政府批准,确定广州市地方志办权责清单共12项。9月,市政府公布地方志依法行政奖励3项,分别为地方志工作、年鉴编纂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以及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在中指办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草案)》被省人大列入2016年立法预备项目的背景下,2016年,广州市启动《广州市地方志工作条例》立法准备,9月,《广州市地方志工作条例》被市人大列入广州市2017-2021年度立法规划建议项目。

(二)志书、地情书编纂不断突破

广州地方志工作全面加强志书、地情书编纂,创新编纂反映时代发展的志书、地情书,及时记录城市历史进程和发展成就。

1.编纂特色志书。完成《广州简志(公元前214-2015)》(100万字)编纂出版与首发赠送,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读志用志;组织5个单位合作编纂全省首部记载扶贫援建工作的专志《广州扶贫开发与援建志(1985-2015)》(120万字)完成初稿。《黄埔区志(20012015)》完成初稿,《萝岗区志(20012014)》召开初审会议,成为广州市首批第三轮市志编纂试点。

2.启动101部《广州市部门志、行业志丛书》编修。第一批于20165月启动实施,已举办全市编修志书业务培训班,包括65个单位68部志书编纂,覆盖全市重大决策和重大改革、重点经济领域、城乡建设与治理、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第二批33部志书,于20167月纳入市财政计划。这两批部门志、行业志将成为广州市第三轮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启动编纂38部广州市名镇名村志。大力推进镇村志编修,至2016年,广州市已编修出版镇街志86部、村志49部。2016年,黄埔区《九龙镇志》、花都区《义山村志》《茶塘村志》、白云区《三元里村志》相继出版发行,天河区《岑村村志》《凌塘村志》进入出版流程,《银河村志》《石东村志》完成书稿编写,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村志编修的城区。2016年初,南沙区财政局安排专款500多万元,全区所有镇(街)(9个)铺开镇(街)志编纂。指导与推动各区积极研究与申报名镇名村志编纂工程,初步梳理38条镇(街)村纳入广州市首批编纂名镇名村志编纂名录。国家级生态乡镇花都区《梯面镇志》已进入总纂,指导花都《梯面镇志》、从化《温泉镇志》、越秀《北京街志》编写,争取申报纳入中国名镇志丛书,指导与推动《石牌村志》申报全国名村志文化工程。

4.合力编纂各类地情书籍。广州市始终把开展地情研究、编纂出版地情书作为地方志工作的一项主体业务,至2016年,广州市已经编纂出版《广州史志丛书》和地情书籍131种。2016年底,组织9个单位编写10本《广州市情丛书》(《大城善治》《广州现代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业》《发展中的广州现代农业》《广州文化创意产业》《新常态下的公共决策服务理论探索》《广州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的广州之路》《广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广府居家习俗》《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完成出版;组织170多家单位编写《“十二五”广州大事记》《“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十二五”广州之最》于201612月出版。出版《广州地名故事》《海上明珠初阙录》(与海珠区地方志办合作出版)《民国时期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685-1949)》等4部《广州史志丛书》系列地情书。

越秀区20164月出版的《越秀史稿》,是广东省第一部城区通史。天河《珠村俗影》出版,《天河旧志——资料选辑与解读》进入出版流程,《白云史志》期刊顺利出版,从化《流溪纪实》完成初稿,编辑地情小册子《从化温泉》《从化荔枝》《从化之最》等。

(三)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全面实现当年出版

先后2次举办年鉴编纂培训班。积极创编年鉴新品种,打造系列精品年鉴,2016年市级综合年鉴系列6部全部完成出版。顺利完成《广州年鉴2016》《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2016》两部主体年鉴编纂出版,突出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准确反映广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广州年鉴2016》增设“特色广州”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篇目,其中“特色广州”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自贸区建设”“空港经济区建设”“网络经济建设”等九个分目,重点记述广州市“三中心一体系” 建设和“三大战略枢纽”建设的政策措施和成绩,大幅增加年度动态条目,做到年鉴常编常新。完成全国省会城市首部英文版年鉴《广州年鉴2015英文版》和《广州年鉴2016简本》编纂出版,先编纂简本、再根据简本翻译成英文的编纂模式,被《广东年鉴》《深圳年鉴》《成都年鉴》等所借鉴。根据年鉴资料编纂的《广州市情2016》《珠三角城市群手册2016》顺利出版,《广州年鉴2016英文版》进入出版流程。

根据省地方志办要求2016年综合年鉴要实现公开出版、当年出版的目标,加强对年鉴编纂的业务指导与督促检查。201611月,《花都年鉴》出版,成为2016年广州市各区首部出版的综合年鉴。《越秀年鉴》《天河年鉴》《黄埔年鉴》《南沙年鉴》《从化年鉴》《增城年鉴》《番禺年鉴》《荔湾年鉴》《白云年鉴》相继出版,广州市区两级共12部综合年鉴全部实现当年编纂,当年出版。年鉴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越秀年鉴2014》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奖特等奖,《海珠年鉴》《南沙年鉴》《萝岗年鉴》获一等奖。

(四)不断提升资料年报工作水平

广州市于2006年在全国首创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区两级年报工作全覆盖。2016年,广州市除举办全市地方志资料年报业务培训班外,通过集中授课、分类培训、经验交流、上门指导等形式,加强年报管理工作。并建立年报单位动态管理制度,优化年报网络,调整资料报送类别,新增15家承报单位,减少14家承报单位。目前,全市共有资料年报单位162家,已验收2001年以来各领域年报资料1000多份,电子文档累积110G

各区因地制宜提升年报工作管理,海珠、增城、南沙年鉴年报业务培训班合并举办,广州开发区制定《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单位编纂地方志资料年报。花都区将每年收到的年报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收集全区111个单位2001年至2015年年报文字资料约200万字,图片3000多幅。荔湾区开展“一报两用”工作,并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年报进行评审并通报全区。

(五)扎实做好自然村落普查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广州市及各区相继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成立自然村普查机构,建立市、区、镇(街)、村四级普查工作网络架构,协调落实经费、人员。至2016年底,全市11个区5491条自然村纳入普查范围,其中,5101个自然村完成普查表格填报, 3058个村完成资料填报,4185个村完成初稿编写。普查表格完成进度居全省前列。在20169月召开全省自然村落评训会,广州市自然村落普查工作表格填报进度受到表扬。指导推动花都、从化、增城、越秀、天河、白云、黄埔完成古驿道调查,天河、花都等区完成广州市域范围内古驿道地图绘制工作,古驿道调查工作受到省的表扬。

(六)地方志新旧馆开发建设全面推进

位于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的广州市地方志馆建成于1995年,是全国第一家由政府立项建设的地方志馆,曾引领全国地方志馆建设潮流。位于白云新城按照新型地方志馆标准建设的广州地方志新馆展区、馆藏区、技术功能用房、业务管理用房建设全面推进。

1.强化原有阵地,做好旧志整理与馆藏建设。全面梳理旧志、典籍文献、线装古籍、族谱等特色馆藏,组织专题内容,配合新馆地情展览,将近12000册图书运送至新馆上架。兼顾旧馆馆藏利用和新馆展览需求,对现有馆藏和库房进行布局调整,适时补充,分类归集。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地方志工作机构、文史档案部门、社科院、图书馆、出版社等单位的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全年共入藏图书资料近8000册,为历年之最。收集翻拍一批珍贵历史照片。全年收集并扫描广州历史地图62幅,收集历史照片272张,翻拍馆藏古籍照片、族谱等图书资料近100张。全年新摄照片1000多幅。为社会各界到馆提供专项文献资料服务,相继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宗教学会副会长、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大连工业大学、广州酒家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文字、图片等相关历史资料查阅、复印等服务。

各区因地制宜,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地情服务。从化区志办在从化区图书馆一楼建立“方志书吧”,展出志书、年鉴、党史等书籍500多本,实行24小时对外开放。天河区结合城中村改造,收集各村的人文、图片资料。南沙区全年跟踪拍摄区重要政务活动293次、归档2260张照片,对外提供利用照片31300多张。海珠区理顺档案资料和方志资料管理的交集关系,方便群众上门或来电、网上查询海珠地情。

2.建设新型阵地,地方志新馆实现内部开放。20166月,市委书记任学锋、市长温国辉到地方志新馆调研指导,对地方志新馆筹建布展作出重要指示。市地方志办在精益求精打磨展览文本强化创意设计的基础上,在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加快展区、馆藏区、技术功能用房、业务管理用房建设进度。20168月初开始现场施工,1025日完成展区、技术功能用房建设并接待杨澜到馆拍摄《杨澜访谈录》广州篇外景,先后开展三次规模的专题内部开放活动,并接待省内外各地各级地方志办主任260多人以及预约参观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市情专家、地方志专家、初任公务员、社区群众、学生、各城市方志同行、香港规划署等近40批近4000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办公室主任冀祥德,副主任刘玉宏、邱新立,广东省地方志办主任温捷香、党组书记陈华康,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知名演员汤镇业,曾担任习仲勋同志20年秘书的原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主任张志功老先生等领导、嘉宾先后到新馆参观指导,对新馆展览的人气亲民、艺术典雅和科技智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地情展示内容丰富、展示设施完善、展示功能齐全、数字化程度很高、设计风格大气、注重亲民互动,代表了当前中国新型方志馆建设的方向。

新馆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其中地情展厅6603平方米,馆藏书库及文物储藏库1225平方米,业务管理用房2643平方米,包括大型会议厅、4D影院等共用区域2158平方米,是全面了解广州历史、解读广州现状、展望广州未来的重要窗口。新馆功能定位为地情展示中心、教育中心、文献中心、编纂中心、影音中心、服务中心等六大功能。展览主题由序厅(千年大事、广州之最、方志广州)“城”(千年羊城)、“商”(海丝大港)、“政”(改革先行)、“人”(务实创新)、“水”(云山珠水)、“文”(文化名城)、“区情纵览”、“珠三角及泛珠三角视窗”、现代书屋组成。以厚重、典雅、简约、智慧、可持续为设计理念,以体感互动、沉浸式环幕影院、场景复原、模型复件等多种表现手法,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多角度体会广州及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各区积极参与广州地方志新馆区情展区建设布展,全力支持区情展览文本撰写修改与实物征集工作,充实丰富数字沙盘、万花筒、展台、触摸屏内容,配合完成各区拍摄点拍摄。南沙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项目集合“国家综合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地方志馆”五馆功能于一体,相继完成财政投资评审和主体招标,年底前进场施工。

3.拓展口述历史阵地,首建市民录音棚和口述历史数据中心。广州市地方志新馆设“五羊仙观故事屋”“360°商都故事屋”“英雄广州故事屋”“船说广州”等故事屋,以讲故事影片带你品味广州。新馆全国首创在展厅建设市民录音棚和口述广州历史数据中心,方便观众即时谈熟悉的广州民俗、即将消逝的广州掌故、鲜人为知的广州故事等。1025日,市民录音棚、口述史采编室、音像资料编辑室均正式投入使用。策划开展了12个口述访谈专题,分别是:杨澜访谈录之《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广佛一体化、城市中轴线发展、珠江新城演变历程、城市饮水和治水、改革开放重要事件、价格体制改革、城市精神、粤剧名家倪惠英、岭南古琴大师谢导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广州地方志30年发展等访谈。市民音像资料,经音像资料编辑室整理为口述数据,将录入广州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在新馆展厅五羊仙观口述广州故事屋播放。1025日,杨澜访谈录之《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部分样片首次在新馆播放,留下了广州市地方志新馆口述广州历史数据中心首次珍贵的记录。此外,新馆还设置了电子化评稿室和电教室,将与在建的在线修志系统连接,可供16位专家同时审阅、电子稿件,并开展地情教育。

(七)信息化建设领先发展

着力强化数字化技术系统建设,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辉煌成就。

1.启动智能服务体系和工作体系建设。制定《广州市方志新馆信息化建设项目(一、二期)建设方案》,先后获得20162017年共计445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启动智能服务体系、智能工作体系建设。2016年,为全办新增配备7台办公电脑,改善办公信息化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广州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智能工作体系,启动在线修志系统、智能查询系统、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管理系统、电子书自助借阅系统等相关系统建设。开发建设智能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展览厅、多媒体电子查阅大厅、触摸屏查询导引系统、知识竞赛系统、多媒体沙盘、自助导览讲解等系统。打造智能服务、工作和安全体系,启动智能查询系统、在线修志系统、视频库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为社会各界查阅、使用地情信息资源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2.推进市情、地情、方志三网合一建设。升级后的广州地情网内容不断丰富,设有广州市情、广州方志和在线互动三个平台,设有一、二级栏目150多个,共发布地情信息35000多条,其中2016年度新增信息18000多条,新增栏目6个,地情数据库入库年鉴41册,地情书籍31部,图片4500多幅,总访问量达116万多次,具备全文检索、网上展厅、网上视频、网上投稿、网上调查以及在线咨询等功能,集广州市情、广州地情、广州方志数据库三网建设为一体,成为广州地情资源展示与发布的重要平台。48-365365WAP移动门户,使地情信息服务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201411月开通的广东省首个地方志官方微博、微信“广州地情”加快更新频率,丰富地情内容,2016年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推送信息289条,为社会提供触手可及的地情信息服务。

(八)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广州地方志工作积极践行修用并举、修志为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地情、服务社会的功能。

1.编纂市情资料、梳理廉政历史人物资料。2016年,重新修订《广州市情概述》,更新数据与资料,简要记录广州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区县概况、人文社会等总体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数据,先后送市委书记、市长等参阅,为领导干部了解广州提供参阅。2016年起,从《广州年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抽取年度重要数据与地情资料,创编出版更易携带使用的《广州市情》口袋书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手册》,分送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机构,方便查阅广州市最新发展数据与相关情况。编辑印制《领导同志对广州地方志工作讲话批示选编》(2016版),保存各级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各级领导干部指导地方志工作提供参考。2016年,在新馆布展中,搜集和整理党的建设、廉政人物、廉政工作方面资料,对广州市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及取得成就进行宣传展示,并将梳理的33个广州历史廉政人物材料提交给市纪委派驻工作组,为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提供资料和素材,为廉洁广州建设服务。

2.全国首创公众开放日活动打造公益文化窗口。201411月以来,市地方志办先后与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90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和共建地情教育基地协议,联合主办地情资源教育与普及活动。已持续举办不同专题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州地情公众开放日活动21期,2016年先后赴东莞市大朗镇、花都区红山村、地方志新馆等地举办7期活动,面向社会团体、社区居民、村民和中小学生宣传广州发展成就和地方历史文化知识,各级领导、嘉宾与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群众3000多人参加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情文化宣传与服务。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省及市电视台相继作了专题报道,提升了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十多个兄弟城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观摩参与活动,在全国方志界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

3.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年度大事评选活动。将入载地方志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升级为全市性活动,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的市级评审委员会,更加广泛地发动全市220多个单位推出100多件年度大事,经评审组筛选出50件大事,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市政府评审委员会推出30件候选大事,借助“中国广州发布”微博、微信,《广州日报》,大洋网等网站以及发放纸质选票等渠道,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为期一个月的评选投票。经评审委员会审议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入选十件大事于20168月向社会发布,并详细载入当年的《广州年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公开出版发行。活动影响进一步扩大,全国性的综合新闻资讯网站今日头条、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均转载了有关大事评选结果的信息,中国广州政府网、华讯网、金羊网、广州数字文化网、广州在线、花城网、广东招商网等一批专业性信息网站和地方性新闻网站均转载了大事评选动态,一些国内其他兄弟省市的地区性资讯平台也对广州年度大事评选结果予以关注,安徽、青岛、河北的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均进行了转载。

4.创建互联网+基地,服务1500多所学校和各界群众。结合方志文化进学校工作,实施“地情服务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平台建设,将广州市情专题信息推送至覆盖全市1500多所中小学校的“广州数字教育城”网站,在教师(学生)学习专栏,增设“我的城市”一级栏目,以及今日广州、广州大事、图说广州、广府文化、市情数据库、区情概况等12个二级栏目,向全市青少年推送广州市情知识,两年来,该平台平均每篇文章(图、库)点击率达到4463次,促进了全市中小学校师生教学和教育。依托方志馆阵地,打造各类市情教育平台,广州市情教育基地建设纳入2015年度广州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2016年获广州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2014年以来,在市地方志馆相继创建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广州市情青少年教育基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广州市文艺志愿者活动基地、广州市政府系统培训中心现场教学基地及广州市直属机关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等6个地情教育基地。201612月,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科普基地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地方志馆地情教育基地增至8个。2016年,仅接待广州市政府系统培训中心学员就有13个班900多人。

5.首创名人+地方志模式,制作杨澜访谈录宣传城市发展战略。20167月,与杨澜访谈录团队策划制作杨澜访谈录之《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展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与两千年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的独特发展史,以及当前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打造三大战略枢纽、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崭新城市形象,将在国内三家主流视频网站及广州市地方志新馆播放。922日,在北京录音棚完成采访录制,1025日,杨澜与节目组到广州地方志新馆展厅录制访谈录外景,参加新馆首次内部开放活动,全程参观了新馆展厅和业务管理用房,这是著名媒体人首次走进地方志系统,宣传广州城市发展历程,是地方志办打造广州城市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张新名片。11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刊登《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的最新发展情况。126日,杨澜访谈录之《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经新馆拍摄取景和后期制作,摄制完成,当天在地方志新馆五仙古观故事屋、腾迅网、乐视网和综艺凤凰网等三家主流视频网站面向社会首播。

6.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成立全省首家独立运作的口述历史研究会。2016年,市地方志办原主任王林生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把口述历史纳入政府史志工作的组成部分”的提案,市地方志办作为提案主办单位,高度重视口述历史组织的组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完成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20169月,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在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完成注册。114日在市地方志办举行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该研究会是广东省首家独立运作的口述史研究组织,市地方志办将提供办公场地,根据项目推进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7.大力宣传方志文化与城市发展。20161025日,地方志新馆内部开放,《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均作了大篇幅报道。新华社广东分社还对广州地方志工作2次刊发专稿,1025日和1031日先后在新华网刊登,介绍广州地方志工作成效。111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刊登《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报道,宣传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与辉煌成就,并介绍广州地方志事业发展及地方志新馆建设情况。印制地方志新馆宣传单张向社会公众发放,扩大新馆影响。摄制《广州  千年商都 国际枢纽》市情宣传片,展示城市核心特质与辉煌发展成就。

8.依托地方志学会和市情期刊开展理论研讨。依托地方志学会阵地,围绕如何编纂《广州大典》二期,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撰写论文,举办“《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献保护”学术研讨会。20165月,举办全市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9篇论文分获广东省优秀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列全省各单位首位。与相关单位联合主办 “2016岭南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论坛——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穿粤传奇》研讨会,近100位专家学者围绕“岭南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主题开展研讨。编辑出版4期《羊城今古》期刊,打造理论研究特色平台,编校质量稳步提升,栏目设置更为多样,反映广州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现状的文章比例更为均衡。

(九)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党建和政治理论学习。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先后组织5次中心组集中学习,通过中心组、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及处室等多个层次,深化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把领会讲话精神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始终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贯穿工作始终,坚持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勇于作为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及“四讲四有”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2.推动行政后勤保障工作上水平。较好完成了老干、财务、关工、扶贫、计生、医疗、劳资、文电、档案、保密、信息、信访、安保、消防、水电、接待、会务等后勤保障和出入境管理等工作。慰问离退休及住院老干31人次;2次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切实做好公费医疗、体检休假、出入境管理、计划生育等工作;全办8427批次安排体检。全年共处理、审核来文约2345份,审核各种发文约300余份,起草文稿180份,接收及处理电报约41份;完成18卷档案整理及电子档案制作,通过档案年度评估与考核。制定、完善、落实13项保密制度,以100.81分高分并在全市大会介绍经验。完善财务制度和采购流程,完成年度性日常账务处理、审核、登记、装订及款项拨付等工作,完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的整理入库。编发简报12期。进行7次消防、水电安全检查,更换照明光管245支;完成办公楼楼顶补漏、供水系统维修等工程。完成公务用车上缴拍卖、报废等工作,安全行车约63千多公里。完成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和对外接待工作,充分发挥了“三个服务”作用。

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与文体活动开展。积极参与市直机关文体活动,在2016年广州市市直机关“公仆杯”气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重视机关文化建设,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征文活动,推荐9篇“如何做合格党员”征文上报市直机关工委,参与2016年市直机关悦读?分享读后感及《给力广州》征文活动,3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组织党员骨干组建义务讲解员队伍,在新旧馆为各界领导嘉宾、公务员培训班学员及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义务讲解接待服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作风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专题展览,办工会组织会员开展岭南古琴、合唱等文体活动,促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向上的机关氛围。

4.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人才选拔视野,丰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量,2016年,共调入(出)5名公务员,其中,公开选调干部1人,干部转任1人,军转安置2人,调出公务员1人;办理干部退休1人;注意历练业务骨干和年轻干部,全年职务调整12人,其中晋升副处级职务1人,晋升副科级职务3人,正科级职务1人,试用期转正7人,岗位交流3人;加强干部培训管理,进一步提升干部知识储备,全年干部参加任职培训8人次,专题培训95人次,其他各类培训99人次;接收13名实习生来办实习并签订实习协议,为业务工作开展及时补充新生力量。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广州地方志办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服务中心、服务社会为宗旨,继续深化依法治志,加强对社会修志编鉴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等工作全面上水平。

(一)扎实推动部门志镇村志编纂

推动全市重要部门行业编修部门志、行业志,指导推动镇街村志编纂,为第三轮修志储备主体资料与修志人才。

1.抓好广州市首批第三轮志书编纂试点。根据黄埔、萝岗行政区域变化的实际,及时推进并积极指导《萝岗区志(2001-2014)》《黄埔区志(2001-2015)》的编纂,争取2017年完成两部志总纂,作为广州市首批第三轮志书的编纂试点。

2.扎实开展101部部门志、行业志编修。做好全市重要部门行业101部《广州市部门志、行业志丛书》统筹规划、业务培训、篇目拟订、资料收集工作,形成覆盖全市重大决策和重大改革、重点经济领域、城乡建设与治理、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的志书体系,夯实第三轮修志基础,并成为广州市第三轮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升志书质量,争取打造2-3部志书列入中国志书精品工程。

3.有序推进38部镇村志编修。大力推进镇街村志编修,做好38部《广州市名镇名村志系列丛书》编纂组织与业务指导。推进南沙各镇志及天河、花都、黄埔、从化、南沙等区村志编修。推动天河区完成最后5部村志出版。指导打造高质量镇村志,推动2部镇街志、1部村志入选中国名镇志和首批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

(二)编纂系列志书地情书服务中心工作

组织编纂一批反映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特点和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志书与地情书。

1.做好全省首部记载扶贫援建工作专志《广州扶贫开发与援建志(1985-2015)》(120万字)志稿评审、总纂与出版工作。

2.继续出版更易携带使用的《广州市情》口袋书和《珠三角城市群手册》,方便干部群众查阅。

3.做好系列地情书籍赠阅活动服务社会各界。做好《广州市情丛书》(10本)与《“十二五”广州大事记》《“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十二五”广州之最》等地情书籍赠阅活动,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地情文化需求。

(三)强化年鉴系列品牌引领作用

不断拓宽广州年鉴编纂领域,继续打造精品年鉴,争取推荐1-2部年鉴纳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

1.更加突出年度特点和亮点,打造年鉴系列品牌。完成《广州年鉴2017》《广州年鉴2017简本》《广州市情2017》《广州年鉴2016英文版》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2017》《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手册2017》编纂出版发行。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广州、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地区年度大事要事。

2.继续保持市区两级年鉴当年出版。继续加强对年鉴撰稿人员的培训,继续加强对年鉴评议工作的业务指导与编纂流程管理。加强区年鉴精品工程建设,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开展综合年鉴编纂。

(四)推动自然村落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继续做好全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普查表格填写,做好《全粤村情——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广州市》7卷编纂出版工作,在2017年出版黄埔卷,越秀、天河、荔湾、海珠卷,番禺、南沙卷,花都卷、白云卷,2018年出版从化卷、增城卷。

(五)提升地方志公共服务水平

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增强服务功能,持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广州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地情公众开放日活动转入常态化运作模式,围绕相关专题,面向基层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不定期举办常态化的形式多样的地情教育宣传活动。

2.依托地方志新馆及8个地情教育基地开展市情专题教育,扩大合作共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参与地情基地建设,推动地情资源教育与普及。与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合作,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州市情教育与宣传活动。

3.发动社会力量做好2016年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在市政府十件大事评审委员会领导下,继续组织2016年入选广州地方志十件大事评选活动,进一步拓展群众参与渠道,科学、准确地评选出2016年的年度大事条目,为领导干部回顾发展重点、了解各界关注提供参考。

4.依托市民录音棚、口述历史数据中心、口述历史研究会服务市民群众。继续拓展口述历史阵地,吸引观众在市民录音棚讲述熟悉的广州故事、广州民俗、广州掌故开展“创业创新在广州”等专题口述访谈,与各地驻穗办公室、市各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创业创新在广州”口述访谈活动,收集并整理来自各省市的新广州人及广州人创业创新故事。经过口述史采编室、音像资料编辑室编辑后,充实口述历史数据中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源与影像。

5.开展历史文化学术研讨活动。以地方志学会为平台,举办相关历史文化学术研讨活动,为当前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智力支持。2017年下半年举办“岭南家书家训与家风”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和整理岭南家书家训文化,弘扬良好家风,彰显岭南与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6.启动“方志驿站”建设工程。结合市情教育、新馆教育基地推动方志党员驿站、农家驿站、学生驿站、科普驿站。

7.打好华侨牌。依托海外华人华侨同乡会、宗亲会、商会等组织,增进方志文化互信和人文交流,促进乡情认同和文化认同。

(六)实现地方志新馆全面开放

继续完善广州地方志新馆展区与技术功能区建设,与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一起,于20175月实现正式对外开放,打造全国地方志馆建设的新标杆和服务社会、服务市民的全新品牌。

1.在地方志新馆展示功能方面有新突破。扎实推进地方志新馆地情展示中心、教育中心、文献中心、编纂中心、影音中心、服务中心等六大功能建设,让地方志新馆成为体现广州市情全貌、讲述广州故事、展示广州及珠三角、泛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成为社会各界认识广州市情、了解专题信息的场馆,成为青少年乡土教育的基地,成为外地游客游览广州必到的景点,成为广大市民学习、休憩的场所

2.在地情教育基地建设方面有新突破。在建设地方志馆8个地情教育基地基础上,针对不同教育基地特点,继续完善基地软、硬件建设,丰富展示手段,结合体感互动、多功能查询、沉浸式环幕影院、场景复原、模型复件等多种现代表现手法,针对不同受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地情教育宣传活动,使观众在互动娱乐的同时,达到普及地情教育的目的。

3.在方志文化进校园、进机关方面有新突破。继续推动实施“地情服务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平台建设,制作更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地情知识,增加广州地情信息的覆盖面和推送量。深入校园面对面开展地情讲座、展览、互动的市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继续与市委党校、市政府培训中心合作,对新入职公务员开展市情知识教育,做到新入职公务员接受市情教育全覆盖,全面了解广州的过去和现在,增强建设广州美好未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七)加快数字方志馆建设

着力强化数字化技术系统建设,运用好地方志新馆智能查询、电子书借阅、图书管理等智能化服务系统,探索数字方志资源利用新模式,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馆藏资料查阅服务;启动在线修志(鉴)系统二期建设,2017年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年鉴资料在线报送;提高地情网站(手机版)、微信、微博服务社会的效率和质量,升级建设志书库、年鉴库、古籍库、地情资料库、期刊库、图片库、影音库等文献数据库;建设与国家数字方志馆对接的(泛)珠三角地区地情信息中心和广州市情信息资源综合管理中心,为社会各界查阅、使用地情信息资源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八)加强内务保障、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并认真学习中央、广东省、广州市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人事、财务、采购、档案、保密、办文、会议等制度及制度执行力度。结合主体业务,强化业务培训,结合工作实际,选派业务骨干及干部职工参加中指办、省地方志办、广州市相关单位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每年举办全市性的年报资料、广州年鉴、珠三角城市群年鉴编纂等业务培训班,每两年举办全市性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确保新进人员迅速进入角色,提供独挡一面的工作机会,促进干部成长。更加关心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形式多样的机关文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归属感,引导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充分发扬方志人精神,为全面推动广州地方志事业上水平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